新闻中心
在CBA联赛第35轮的一场焦点战中,山东男篮与浙江稠州展开激烈较量,38岁的老将哈德森在第三节比赛中以一记后撤步三分,将自己CBA总得分提升至10001分,成为联赛历史上首位突破万分大关的外籍球员,然而这个载入史册的夜晚却难掩遗憾——尽管哈德森全场砍下41分7篮板5助攻的亮眼数据,山东队最终仍以112比119不敌对手,让这场里程碑之战蒙上悲情色彩。
万分之路:九载CBA铸就传奇
哈德森的万分里程碑见证了一段跨越九年的CBA征程,自2012年首次登陆CBA联赛以来,这位来自美国的后卫先后效力于广东、青岛、新疆、辽宁和山东五支球队,每个赛季都保持着场均25分以上的稳定输出,值得一提的是,他在2018年带领辽宁队夺得队史首冠的赛季,场均贡献26.5分5.9助攻,被评为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。
“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,更是对所有在CBA奋斗过的外援的肯定。”哈德森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动情表示,“中国篮球联赛的水平逐年提升,我很荣幸能够参与这个过程。”
与本土得分王易建联相比,哈德森达成万分大关少用了47场比赛,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外援在球队进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,然而值得注意的是,哈德森同时也是CBA历史上出场次数最多的外援,其持久性和稳定性令人赞叹。
“空砍帝”现象:华丽数据的背后
本场比赛,哈德森在创造纪录的同时,也无奈地加入了一个特殊的群体——被球迷戏称为“空砍帝”的球员,这个称谓特指那些个人数据出色却难以带领球队获胜的球员。
技术统计显示,本赛季哈德森已有8场比赛得分超过35分却未能帮助球队取胜,这一数字领跑全联盟,类似的情况在其他球队也有体现,如吉林队的多米尼克·琼斯本赛季7次取得三双,球队战绩却仅为3胜4负;福建队的高登曾单场轰下54分,球队仍难求一胜。
这种现象引发了篮球评论员的深入分析,前国手张云松在解说中指出:“部分球队过度依赖外援的个人能力,导致在关键时刻缺乏多样的进攻选择,当对方针对性防守时,整个进攻体系就容易陷入停滞。”
战术困境:单核模式的局限性
从战术层面看,“空砍帝”现象揭示了CBA球队建设中的结构性问题,数据显示,本赛季得分榜前20的球员中,外援占据17席,而在助攻榜上,外援更是包揽前12名,这种数据分布反映了多数球队将组织重任完全交由外援的现实。
山东队本赛季的进攻选择统计颇具代表性:哈德森场均出手22.4次,比队内第二得分点多出8.3次,在比赛关键时刻(最后5分钟分差5分以内),哈德森的使用率更是高达41.2%,这意味着球队近半数的进攻都由他终结。
“我们正在努力平衡个人发挥与团队协作。”山东队主帅李波在采访中坦言,“老哈的能力毋庸置疑,但篮球终究是五个人的运动。”
对比CBA历史上的成功球队,无论是创建王朝的广东宏远,还是上赛季夺冠的辽宁队,都拥有相对均衡的得分分布,广东队在2008-2011年三连冠期间,从未有球员进入得分榜前三,但始终有4-5名球员场均得分上双。
时代变迁:CBA外援角色的演变
哈德森的万分里程碑恰逢CBA外援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,自2025赛季起,联赛将进一步限制外援上场时间,同时提高亚洲外援的使用比例,这一政策导向旨在促进本土球员成长,避免球队过度依赖外援单打独斗。
回顾CBA发展历程,外援角色经历了显著变化,从早期的“得分机器”到如今的“团队拼图”,联赛对外援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能力,上海队的冯莱和广厦队的奥卡福等NBA级别球员本赛季的表现证明,能够融入体系、激活全队的外援正越来越受青睐。
“哈德森代表了一个时代,”篮球评论员杨毅在其专栏中写道,“他见证了CBA从单纯追求外援得分能力,到注重外援与球队化学反应的转变过程。”
未来展望:平衡个人与团队的艺术
对于哈德森个人而言,万分里程碑只是职业生涯的一个注脚,他在采访中表示,更希望帮助球队走得更远:“纪录会被打破,但冠军永远留在历史中,我们仍需努力寻找赢球的方式。”
山东队目前以19胜16负排名第八,正处于季后赛席位争夺的关键阶段,球队管理层透露,正在考虑引进一名内线外援分担哈德森的压力,同时给年轻球员更多成长空间。

从联赛发展角度看,“空砍帝”现象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:如何在发挥外援明星效应与培养本土球员之间找到平衡点?CBA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雄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联赛将在未来继续完善外援政策,既保持比赛观赏性,又促进中国篮球人才储备。

随着季后赛临近,各队对战术体系的调整将成为决定成绩的关键,对哈德森这样的老将而言,如何在高得分与团队胜利之间找到平衡点,将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末期的成就评价。
在这个创纪录的夜晚,哈德森在更衣室的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:“万分感谢,但胜利更珍贵。”这或许正是这位老将对“空砍帝”标签的最好回应,在CBA联赛不断发展的道路上,个人荣誉与团队成功的辩证关系,将继续考验着每一位球员和教练的智慧。








